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区局动态

“三所一庭+N”机制拓展法治服务圈 律师赋能基层治理再升级

发布日期:2025-07-18 10:15 来源:江汉区司法局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从深耕十余年的社区律师制度,到创新构建“三所一庭+N”协同机制,法治力量正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全链条。多年来,湖北诺亚律师事务所14名律师常态化进驻14个社区,通过“零距离”普法、“靶向式”调解、“嵌入式”服务,推动社区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法治善治”转型。迈入法治新阶段,依托“三所一庭+N”机制,湖北汉尚律师事务所3名律师进驻万松派出所、王家墩派出所,深度参与“网格排查+定期坐班+突发事件处置”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进一步拓展律师服务圈,推动基层治理再升级。


当好矛盾“减压阀”,分层化解纾民困

多年来,社区律师深耕日常矛盾“责任田”,扎根在社区这个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主要负责解决居民间常见的婚姻家事、合同纠纷、民间借贷、邻里纠纷等问题,通过每周四线下坐班和全天候线上法律问诊,今年上半年,万松街社区律师累计提供法律咨询547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7件,开展法治讲座17场,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托“三所一庭+N”工作机制进驻派出所的律师,工作重心则放在了攻克突发矛盾的“硬骨头”。自“三所一庭”机制启动以来,万松辖区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近676起,涉案金额近964万元,调解成功率100%,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尚律师事务所的向忠箭律师表示:“我平时在万松派出所值班,接触突发类案子比较多,对于重大案件的响应速度快、案件情况清,在调解现场能更好地为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人民法庭以及街道社区等合力的发挥贡献力量,将重大矛盾尽快化解。”具备专业法律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律师,能在调解现场保持更为中立和客观的立场,对非正常死亡调解、群体性维权等重大案件处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做好法治“播种机”,精准滴灌润

社区律师坚持“需要什么普法什么”,分群体开展法治宣传,将形式多样的公共法律服务送进社区、送进校园、送进企业。针对老年人,开展防诈专场法律讲座,14个社区在3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共开展讲座10场,为中老年社区居民讲解消费诈骗陷阱的类型、防范与维权方法;针对青少年,举办“暑期安全课堂”,教孩子防校园霸凌、防游戏充值诈骗等实用知识;针对妇女,开展婚姻家庭类讲座,讲解妇女权益保护等法律知识。


针对万松街道楼宇商圈较多、公司企业较多、个体工商户较多的特点,武展社区等社区的驻点律师还会定期开展送法上门的相关活动,帮助小微企业审查劳动合同、租赁协议,并在楼宇商圈举办法治座谈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针对市场主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深入普及民商法专业知识,助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提升企业员工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扮好决策“智囊团”,法律赋能助治


作为决策“智囊团”的社区律师,在关键治理难题中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针对万松街经常出现的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矛盾,社区律师们积极参与法律评估,审查业主表决程序合法性,参与起草《资金分摊与维保协议》范本,帮助多个社区化解因低层住户抵制引发的僵局。同时在社区和派出所定期开展“法律实务课堂”,培训社区网格员、派出所民警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款调解物业纠纷、合同纠纷、人身伤害等常见纠纷,规范了日常各项工作,提升了社区工作者基层治理能力和居民投诉处理效率,正如社区民调主任所言:“律师把法律武器交到我们手上,现在干事更有底气了。”



从十余年社区律师制度夯实基础,再到“三所一庭+N”机制创新扩面,法律服务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的跨越,律师已经成为基层治理中“看得见的法律”,他们既是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也是基层组织的“法治体检员”,更是法治社会的坚实“践行者”。


附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