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开展
市司法局多聚并措推进行政执法监督走向深入,以执法监督实效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在发现解决问题中推动行政执法能力水平的提升,努力打造具有武汉特色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模式。
一、紧盯执法监督任务目标。市司法局对焦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方案中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要求,组织召开全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会议,将行政执法个案监督作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细化明确任务目标。充分发挥统筹督导作用,将行政执法个案监督工作情况纳入法治绩效考核、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的重要指标,通过考评考核、督办约谈、通报排名等和段,不断做实行政执法个案监督工作。积极开展行政执法个案监督,监督覆盖面达到100%。今年来全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共立案106件,结案69件,制发《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63份、《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2份,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5条,办案数量对比去年全年增幅562.5%,移送问题线索数量对比去年全年增幅150%。
二、紧扣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以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点,多渠道收集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市司法局与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立了衔接机制,与工商联联合制发《关于建立健全市区司法行政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意见》,搭建涉企投诉举报工作联络平合。目前已在民营企业、商会、行业协会设立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24家,聘任21名民营企业家和行业协会代表担任涉企行政执法义务监督员。对101家市、区行政执法部门的253件次案卷进行了评查,12名行政执法义务监督员全程参与案卷评查工作。市司法局“八大行动”中的“清规护企”“执法暖企”引起了全国工商联关注,已被推荐为《产权司法保护协同创新实践》项目,于7月底在全国民营企业法治建设高峰论坛上推介和展示。对市工商联关于《企业反映行政执法问题清单》中反映的17个问题线索,市司法局向相关区制发《行政执法监督案件转办函》11份;对媒体曝光的有关执法问题,市司法局及时将该问题线索移交至相关辖区司法局并定期督办,加强市区协作联动,进一步提升个案监督质效。江岸区、武昌区、汉阳区、洪山区等7个行政区均建立了市民投诉举报渠道。
三、紧贴加强工作保障实际。市司法局积极争取市区党委政府支持,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加强装备保障和制度建设,为更好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创造条件,确保机构设置、设施设备、人员编制和业务能力等与工作任务相适应。高度重视行政执法个案监督工作,在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装备配置等方面均加强了倾斜,通过内部调剂、购买服务、外部借调等方式,不断充实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全市均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等设施设备,市司法局、蔡甸区司法局配备了“行政执法监督”公务车,汉阳区、江岸区、武昌区、硚口区、黄陂区、洪山区司法局陆续启用了本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专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