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0897245/2020-891241
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发布机构
市司法局
发文日期
2020-10-12 10:48
名称
关于对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20200114号建议的答复
文号
武司办【2020】15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关于对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2020011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10-12 10:48

一、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1.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3441个,其中区级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1个,街道(乡镇、开发区)调解组织166个,社区(村)调解组织3175个,其他调解组织29个全市配备人民调解员13175人,其中政府购买服务专职人民调解员491人。

2.武汉中级人民法院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法学会、行业协会等单位协调,推进信息共享和解纷联动。目前,全市法院已与93家专业调解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聘请特邀调解员542名。其中,市法院引入湖北省律协、银行业监管中心、证券期货业调解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13家专业调解组织,吸收特邀调解员20余人,相应部门派员入驻法院共同开展调解,构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3.民政部门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区准工作事项,建立矛盾纠纷日常排查机制,引导民警、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在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和信访化解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开展社区公益创投、社会治理创新助力计划等活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注重培育纠纷调解等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例如:武昌区水果湖街武铁社区发动居民成立的“民间超级救火队”人民调解自治组织,为辖区居民解决邻里纠纷、矛盾化解,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司法行政部门连续开展“江城人民调解大讲堂”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人民调解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高素质调解员队伍。例如:市司法局今年先后三次开展线上视频培训,在全市设立125个会场,参训人员达三千余人次。73日邀请“全国调解为民好榜样”、青山区钢花村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亢铃授课,授课题目是《不辱使命 奋力前行 努力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格局8月20日,邀请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湘潭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喜莲教授授课授课题目“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调解在诉源治理中的机遇与挑战》9月10日,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黄有鸿处长授课,授课题目是《新时代基层司法行政机构服务调解工作的思考》。

又如:洪山区司法局在五月份举办了第一期人民调解员线上培训班暨洪山区专职调解员岗前培训班,全区新招录五十名专职调解员以及街乡首席调解员、社区村民调主任300余人参加了线上培训。他们创新疫情防控期间培训机制,引入市场化培训模式,根据辖区矛盾纠纷特点和专职调解员岗位需求,开展线上“精准培训”。为期3天的培训中,共设置了11节专题课程,内容涵盖了社会形势、法律政策、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等多方面,邀请省劳动厅、市司法局相关业务负责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律师、区司法局调解工作人员等各专业人士,讲授人民调解工作实务、法律法规适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业务实操

二、打造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1.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多元化解平台作用,研究制定《关于深入推进市、区、街道(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的实施意见》,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思路,市、区、街道(乡镇)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矛盾调解中心、雪亮工程“四位一体”建设,健全“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分流处理、限期办理”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全覆盖,2021年6月底前实现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

2.全市法院共新建、扩改建诉讼服务中心8个,总面积逾2万平方米,积极建设线上线下、“互联网+特邀调解员”模式的一体化多元解纷平台。其中,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配备多功能调解室六间,具备人脸识别后自动关联案件、证据材料线上推送、调解协议在线签字等功能,用高科技拓宽纠纷化解渠道。打通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武汉移动微法院与办案系统的信息壁垒,网上立案后可一键转诉前调解、调解成功后可在线申请司法确认,创新使用互联网的方式,给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解纷方式。市法院出台了《优化司法确认实施细则》,对在人民调解委员会或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给人民调解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3.人社部门积极参与到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一是探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融合,指导区仲裁机构与人民调解组织组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共同化解劳动人事纠纷;二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充实调解员队伍,与人民调解组织共同开展调解工作;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构建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各途径解决劳动人事争议。

4.司法行政部门着力构建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人民调解工作构架,努力打造一批个人品牌人民调解工作室,大力拓宽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领域,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参与信访事项化解工作,全力推进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与法院、公安对接,培育和发展一批社会化专业化调解组织, 促进特邀调解组织、特邀调解员在两级法院驻院现场开展委托委派调解工作。

5.民政部门创造人民调解工作条件。各社区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室或工作台,为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创造条件,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诉讼答疑、化解纠纷等服务。依托综治网格化信息系统,集成公共服务、矛盾化解、关心关爱等功能,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方便便捷的网上服务。

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作用

1.市委政法委一是加强项目规划引领。武汉市申报2020-2022年第1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武汉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意见》,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纳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任务,按照3年工期目标,实施项目化推进;二是完善考评机制。把完善多元化解机制纳入市2020年全面依法治国绩效和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内容,压实各区各部门多元化解责任。

2.市司法局大力宣传报道全国司法为民好榜样亢铃同志先进事迹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裕江今年先后两次对青山区钢花村司法所长亢铃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基层调解工作的目的就在于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社区,亢铃同志是我市人民调解队伍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她忠实履职、忘我工作,化解了不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烦心事、揪心事,充分发挥了基层司法干部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亢铃同志的先进事迹,要组织行业宣传,树立起人民调解事业的先进典型,把好的经验做法总结推广到全市基层司法单位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形成浓厚的学习实践“枫桥经验”的氛围。为此,市司法局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座谈,听取青山区局汇报、亢铃同志本人讲述,发掘素材、深挖新闻点、总结提炼有益做法;印发《向亢铃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进一步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攻坚克难,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邀请她在“江城人民调解大讲堂”以业务培训的形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展示其先进事迹。

3.探索建立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5月18日,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仲裁委办公室,联合印发《武汉市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调解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调解机制在化解知识产权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拓宽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渠道,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满足知识产权纠纷对调解方式多样化、调解技能专业化、调解渠道多元化的诉求,为社会提供纠纷调解的多元协同服务,快捷、低耗、和谐化解知识产权纠纷。

4.向省司法厅报送涉疫情防控期间调解成功典型案例。按照省司法厅《通知》要求,组织各区局及时报送32件案例。所有案例主题鲜明,调解得当,展现了人民调解员咬定青山、不胜不休的战斗定力,一刻不懈怠、一丝不松劲的精神状态,彰显了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不屈的风采。

5.向市委信访局报送全市信访工作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按照市委信访局《通知》要求,报送了全市信访工作座谈会书面经验交流材料,一是搭建多元化解纠纷平台,引导调解组织服务社会大局,二是建设高素质队伍,推动多元化解纠纷高质量发展,三是聚焦“疫情综合症”,开展多元化解纠纷专项行动。

6.开展“疫后综合症”调解工作督查指导工作。市司法局《关于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下发后,各区局及时部署、迅速行动,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例如:武昌区司法局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发动机关干部、睿和天下调解中心律师,采取包片包干包纠纷种类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排查化解工作。为促进工作、加强指导,机关干部下沉到基层司法所一线,采取明查暗访形式实地开展工作,力求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专项行动抓紧推进落实,抓出成效、抓出声势。

7.适时开展专项行动的专场活动。5月30日,联合青山区局、红卫路街举办专场活动,一是向广大市民赠书《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活动中调解工作宣传册》、《武汉市抗疫复产惠民惠企政策法律知识300问》,都是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具有较高的理论性、指导性和实用性。主要是在秉持依法调解的前提下,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布现有人民调解资源,结合目前相关领域和行业热点难点、人民群众较为关心的矛盾纠纷,有的放矢开展调解指引,便于大家就近、就地化解矛盾纠纷。青山专场相关工作信息在司法部《司法要情》、《法制日报》、《长江日报》刊载。

8月7日,在硚口区汉正街司法所举办集中化解矛盾纠纷分享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围绕硚口区汉水桥街汉宜社区日前开展的一场“调解+”斗鱼直播活动,针对“后疫情时代”全新调解模式,以“探索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创新线上调解+模式”为主题开展交流讨论。硚口区局以“危机育新机 变局开新局”为主题,全面介绍了疫情时期,硚口区人民调解工作以创新破局,加强涉疫矛盾综合研判,全面摸排、靠前调处,应对“疫后综合症”,实现“疫情防控”和“调解服务”两手抓两不误的成功经验。

8月12日,举办武汉市社会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专项行动武昌专场,积极推介武昌区在集中化解矛盾纠纷行动中的有益做法。他们充分利用丰富律所资源,鼓励律师担任调解员,孵化培育了武昌区睿和天下调解中心,培育扶持了一批律所调解团队和律师调解员,成立了驻法院、派出所的律师调解室,全力聚焦精准调解、建强调解队伍、创新服务载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工作,完善多元化解机制,规范“三调对接”程序,不断丰富“大调解”模式内涵。湖北经视直播、《法制日报》、《长江日报》对武昌专场相关工作信息进行了宣传报道。

8月12日,东湖高新区法院与湖北武汉市尚信公证处举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主要是为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经东湖高新区法院与武汉市司法局多次协调后,授权尚信公证处入驻法院立案庭,有序开展“法院+公证”新型工作模式,成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新亮点,合作近两月以来成效显著。

9月10日,举办武汉市社会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专项行动黄陂专场,积极推介黄陂区在集中化解矛盾纠纷行动中的有益做法。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机制,在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全面发力,加大对以姚家集司法所为中心的各接边司法所工作支持力度,把打造平安稳定边界环境、服务偏远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目标,组织发起黄陂区、红安县、大悟县、孝昌县三市四县(区)接边地区联防联调工作联席会,促进接边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二是打造全区“一街一品牌”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挖掘化解矛盾纠纷的新动力。在2019年“孙东林调解工作室”发挥“全国道德模范”名人效应、打响个人调解工作室品牌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企业家、人大代表、道德模范、乡贤能人等优势人脉资源,先行先试,已先后挂牌成立了姚家集街“葛天才调解工作室”、三里桥街“兰桂娥调解工作室”、前川街“马旭调解工作室”、李集街“刘培刘洋调解工作室”等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

四、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人民调解保障机制

市财政局认真贯彻学习《武汉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精神,加大多元化解纠纷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多元化解纠纷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落实《中共武汉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全市政法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发〔2016〕25号)关于“市、区综合治理工作经费分别按辖区人口人均1.5元和不少于2元的标准执行,由市、区财政分别列入预算”的规定,安排全市综合治理专项治理经费5000余万元。

二是加大我市司法救助、信访救助、就业培训及救助、 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管理、禁毒戒毒、反恐建设、社区矫正以及法律援助等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方面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在征地拆迁、网络舆情、涉军群体和租车、网约车、非法集资、小区业主维权等领域影响社会稳定方面的投入,促进“平安武汉”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司法救助保障机制。通过建立司法救助资金、法律援助资金、信访救助资金,就业及培训资金以及应急管理资金,不断提高弱势群体救助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水平,将多元化解纠纷工作前移。

四是进一步加大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化解工作等业务经费投入,用于社区律师、人民监督员、陪审员相关补助及其他公共法律服务等多员化解纠纷工作方面。

2020年1-8月,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1434次,调解纠纷38513件,调解成功38509件,成功率99.9%。协议履行38288件,履行率99.4%。成功防止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纠纷47件,成功调解非正常死亡纠纷235件,信访部门委托移送纠纷207件,防止民转刑案件47件,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法治社会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发挥“第一道防线”优势,开通绿色调解通道,启动快速调解程序,优先安排调解,快调快结,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化解、第一时间处置。我们也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整合法治宣传教育、律师、公证、鉴定、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资源,协助企业依法依规复工复产,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20930



附件:
下载文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