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10897245/2020-796167
分类
司法
发布机构
武汉市司法局
发文日期
2017-03-21 17:29
名称
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计划)
文号
效力状态
有效

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计划)

发布日期:2017-03-21 17:29

 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的部署,正风提效,拼搏赶超,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启动复兴大武汉新征程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切实加强戒毒工作。一是守牢安全底线,确保场所持续实现“六无”。二是探索并确立武汉强制戒毒工作模式。三是理顺戒毒局、所、队层级定位和责任分工。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柏泉所改扩建工程立项并力争年内破土动工,推进其他4个戒毒场所综合迁(改)建工作。

2.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一是筑牢监管安全防线,确保无脱管漏管情况发生。二是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三是压低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3.切实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一是充分发挥社会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二是着手建立社会重大矛盾纠纷预知预警预防平台,实现对重大矛盾纠纷类别、人员、地域的预知预警。三是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化解企业改制、城市亮点区块建设征地拆迁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在试点区加强专业化社会化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四是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继续打造以武昌为核心的江南片示范带。

二、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

4.紧紧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法律服务。一是编印招商引资法律服务指南,宣传有关法律法规,集中推介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项目、产品及获取途径。二是搭建法律服务平台。建立联系点制度,定期举办招商引资法治论坛,座谈听需求;组织律师与企业“结对”,上门问需求;成立招商引资法律服务团,精准供需求,为企业开展涉外业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开展“千名律师服务千家企业”专项活动,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定期提供公益性“法律体检”;以需求为导向,推行公证服务上门;积极做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法律援助工作。

5.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一站通”,统一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实体平台的基础设施、标牌标识、功能设置、窗口接待、咨询服务及人员配备等;“一网通”,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搭建起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涵盖各类法治资源的法治地图;“一线通”,升级“12348”法律服务热线,逐步实现从单一服务功能向服务与指挥调度功能并重的转变。二是打造全市最优公共服务项目。出台全市法律援助行业标准,按照“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要求,将法律援助打造成“证明材料最少、审批流程最简、办理时限最短、服务质量最优”的全市最优公共服务项目之一。三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质量。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和标准,狠抓质量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出台社区(村)法律顾问服务标准、工作机制和实施细则;鼓励并引导律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规定并落实名优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比例;进一步做好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三、全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创新

6.积极推进律师制度改革。一是认真落实两个管理办法,突出政治引领,增强律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执业权利保障,争取政法各机关支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机制,为律师执业营造良好环境;一手抓执业监管,出台管理细则,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律所、律师执业信息公开,规范投诉查处机制。三是壮大律师队伍,逐步改善律师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加强高端法律人才培养,加大对青年律师的培养和政策扶持力度。四是完成市律师协会换届工作。

7.深化公证制度改革创新。一是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为事业体制后的相关工作,建立完善配套机制,力争初步形成事业体制单位管理规范体系。二是完成管理部门和公证协会脱钩,理清各自职能,理顺管理体制。三是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实现常用公证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积极拓展金融、证诉对接等业务;建立公证亲属关系数据库。

8、稳步推进司法鉴定改革。一是做好省属司法鉴定机构平稳移交工作。二是建立健全鉴定服务市场管理规范,严把准入关,强化事中监管,严格退出机制。三是建立完善鉴定业务流程和标准规范,努力提高鉴定质量。

9.深化法律援助改革创新。一是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惠及更多弱势群体;扩大刑事案件法律援助比重;积极参与并努力做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二是出台法律援助服务标准,完善质量评估和管理体系;推行点援制,鼓励和引导名优律师承办法援案件;探索建立法援事务和案件办理的全流程电子工作台帐,推行以办案质量为核心的差别化办案补贴发放办法。三是积极推行法援申请网上办理。四是积极争取法援经费财政支持,出台经费管理办法。

10.努力推进社区矫正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力争打造在全国具有示范效应的武汉社区矫正执法样本。二是大力加强社区矫正队伍规范化建设。三是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做大做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争创社区矫正文化中心。四是加快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

11.做好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工作。按要求做好国家司法考试向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过渡的各项工作。完善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工作。

四、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

12.健全普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普法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和市普法办的职能作用,完善联席会议、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和考核激励等机制。抓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

13.抓住普法工作重点。一是突出宣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根据市民、企业、政府等不同对象群体的法治需求,组织开展精准普法。三是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贯彻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以青少年为重点,规范中小学法治课程和教材,提升青少年普法阳光行动品牌品质。坚持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百姓受益的法治文化建设模式,在全市新建一批规模化的法治文化阵地。

15.创新普法方式方法。在注重发挥传统普法方式作用的基础上,加强新媒体技术在普法工作中的运用。建立普法“两微一端”。联手各类媒体开辟网上专栏、报刊专版,定期推送普法信息。开办普法电视节目,以案说法进行普法。

五、全力加快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

16.抓好基础网络及安全建设。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分级实施基础网络建设,实现市、区、街纵向贯通全覆盖。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测评认证管理制度。

17.完成基本工作平台建设。一是优化升级办公OA,逐步在全系统推广应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改版市局内外门户网站。二是加快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三是打造司法行政“两微一端”,建成并推送武汉司法行政APP。四是对接省厅信息化建设成果,建设优化我市司法行政管理平台。

18.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全市司法行政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健全完善各类业务数据库和保障数据库,对接省、市数据中心,实现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数据交换共享。

19.完善视频会议及指挥中心建设。建成和完善市、区、所三级司法行政视频会议系统。加快全市戒毒系统、社矫系统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指挥中心,提高智能监控和智能管理水平。

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20.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在司法行政系统不折不扣得到落实。二是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党建清单”制度,层层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好“红色引擎工程”七项举措的落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三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履行“一岗双责”,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构建司法行政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四是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参与“千名局级干部联系千家企业(项目)”、“万名处(科)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困难群众”活动,组织百名律师进百家非公企业开展“红色互动、服务百强”活动,引导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21.深入开展“三大活动”。一是聚焦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作风大整顿以“正风”。以经常性的作风巡查、督查整改,清除“新衙门作风”。二是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开展岗位大练兵以“提效”。全面推行定岗定责,实行任职资格考试,开展分类分层级培训,不断提升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三是以日常工作考核为重点,开展工作大比武以实现“拼搏赶超”。争创“效能示范岗”、“勤政廉政标兵”、“信息化应用能手”,发现和树立一批履职尽责先进典型。四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履职尽责考核办法,将“三大活动”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22、统筹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在解决干警老化、基层警力不足和挤占、挪用政法专编问题上有新进展。二是动用全媒体手段,打好新闻宣传组合拳,围绕重点工作,讲好司法故事,唱响司法声音,扩大司法影响。三是认真履行对内对外责任。做好综治信访维稳、政务值班、政务公开、保密档案、计生扶贫、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等工作。



附件:
下载文章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